【卷三十二 發背】
吳庠史邦直之內,仲夏患背疽,死肉不潰,發熱痛甚,作嘔少食,口乾飲湯,脈洪大,按之如無,此內真寒而外假熱,當舍時從症。
先用六君加炮薑、肉桂,四劑飲食頓進。
復用十全大補湯,仍加薑、桂之類,五十余帖而死肉潰,又五十余劑而新肉生。
斯人血氣充盛,而瘡易起易斂。
使醫者逆知,預為托裡,必無此患。
(雄按:十全大補,必毒火盡除而後可用。)
南儀部賀朝卿,升山西少參,別時見其唇鼻青黑,且時搔背。
問其故,曰:有小瘡耳。
與視之,果疽也。
此脾胃敗壞,為不治之症。
薛素與善,悲其途次不便殯殮,遂托其僚友張東沙輩強留之,勉與大補,但出紫血,虛極也。
或謂毒熾不能為膿,乃服攻毒藥一鐘,以致嘔逆脈脫,果卒於南都。
京兆柴黼庵,仲夏背發,色黯微腫,發熱煩躁,痰涎自出,小腹陰實,手足逆冷,右關浮澀,兩尺微細,曰:此虛寒之症也。
王太仆云,大熱而不熱,是無火也。
決不能起。
懇求治之,用大溫補藥一帖,流涎雖止,患處不起,終不能效。
引用:http://jicheng.tw/jcw/book/%E7%B ... 1%9E%E6%A1%88/index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