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華百科全書●哲學●小人】
小人一詞頗含混,迄今仍無確切的定義。
因情形而有不同的解釋。
有時指品德欠缺或低下,例如漢書劉向傳:「眾小在位而從邪議,歙歙相是而背君子。」
在一般用語上,也多以小人與君子相對,含有品性低下之義。
小人一詞有五義,即一、自己的謙稱。
二、身體矮小的人。
三、邪惡的人。
四、沒有品德的人。
五、僕役下人。
論語陽貨: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。」
由此可知小人未必皆指不德之人,有時指其地位卑下,有時乃自謙之詞,尤以人民對於官吏,在專制時代,多自稱小人或草民,於今仍可出電視節目和電影對白中窺知。
如今民主時代,人民對官吏固不必自稱小人,亦不自謙為小人,矮小之人亦不以小人之詞稱之,是則小人一詞僅指品德欠缺之人,尤其指心術不正之人。
例如心胸狹窄,睚眥必報;
或心地卑污,功於諂媚;
或脅肩諂笑,對有權勢者巴結奉承;
或挾嫌誣控,打小報告,用以整人害人;
或喜歡吹牛拍馬,或專事逢迎,凡此種種,均給人以小人的形象;
說他無德,有時他可能未與德目相違,且或亦並未觸法違規,然而卻非正人君子,且亦不及常人;
小人其性偽,其行鄙,欲達目的不擇手段,大多陰以行之,不夠光明磊落。
(徐哲萍)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1281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