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五術堪輿學苑】
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哲學●見聞之知】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楊籍富    時間: 2012-12-3 06:51
標題: 【中華百科全書●哲學●見聞之知】

中華百科全書●哲學●見聞之知

 

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,是宋儒張橫渠首先提出的一組詞語。

 

德性之知,是由本心性體顯發出的「知愛知敬、知是知非、當惻隱自會惻隱、當羞惡自會羞惡」的知,亦即人人本有的「天德良知」。

 

見聞之知,是在感觸知覺中呈現的知。

 

從認知活動而言,見聞之知所顯示的心靈活動,必然是囿限於經驗、受制於經驗的。

 

而且,就經驗知識的成立而言,心靈之認知活動,亦必須囿限於經驗的範圍之中,才有知識成立之可言。

 

(唯康德所說的「先驗知識」,卻不是經驗知識的「知識」義,而是指成就經驗知識的先驗原則,或是指純形式的知識如幾何數學而言。

 

)橫渠雖分出見聞之知,但卻並未積極的去探究經驗知識之構成,因而亦沒有在此成功一個積極的知識論。

 

他只著重於表示「萌於見聞」而為見聞所限的心靈活動,並不能進到「體物不遺而無外」的境界。

 

其實,不只是橫渠如此,古人講學皆旨在通物我、合內外,故特重「德性主體」顯發的德性之知。

 

至於「知性主體」經由耳目之官與外物相接的「主客相對」之認知活動,則未能加以重視。

 

然欲開出知識之學,則見聞之知正不可忽。

 

(蔡仁厚)

 

引用:http://ap6.pccu.edu.tw/Encyclopedia/data.asp?id=562



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