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今醫統大全 幼幼匯集(上) 中暑候第二十四2523】
小兒伏中暑証,發熱汗出引飲,或吐瀉霍亂,腹痛,又有脈虛手足微寒,發渴口熱者,又有煩熱而嘔吐利不食,至成搐搦如驚狀似傷寒者,不可便作驚病及傷寒用藥,只可與五苓散、六和半夏湯消息之,萬無一失。
有偏寒偏熱者,以意用藥,甚不可執一也。
用辰砂五苓散(治小兒伏暑,吐瀉作渴,心神恍惚,即五苓加添辰砂。)
六和半夏湯(治小兒中暑。霍亂吐瀉,煩渴痰嗽。二方並見大人暑瀉。)
巢氏曰︰濕者水氣也。
《活人書》云︰風雨襲虛,山澤蒸氣,豈止大人中濕,小兒亦有受濕者。
緣小兒入夏以來,脾胃虛弱,腠理開疏,或因連日陰雨,或地上蒸濕,小兒坐臥於上,便受熱氣。
脈見沉緩,身體煩痛,發熱惡寒,或多汗惡風,精神昏悶,或小便不利,大便溏瀉。
若久不愈,則手足垂,入臟則喑啞不言。
治法大要疏利小水,其濕自除,不可發汗及峻攻之。
參苓散 治小兒受濕身痛面浮,發熱惡風,多汗作嘔,小便不利。
人參 白朮 豬苓 澤瀉 乾薑(炮,各二錢) 赤茯苓 木通(各二錢) 上咀,入燈心十莖,車前子一撮,水煎,食前服。
除濕湯 治小兒寒濕所傷,手足軟弱,吐瀉,不能抬舉疼痛。
人參 白朮 蒼朮 茯苓 半夏 濃朴(薑炒) 陳皮 藿香 大腹皮(洗)甘草(炙,各等分) 上咀,水煎,不拘時服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