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學正傳 卷五 癲狂癇證 方法886】
方法
丹溪曰:癇證大率屬痰與火,不必分五等。
大法:行痰為主藥,用黃連、南星、栝蔞、半夏。
尋火尋痰分多少,治無不愈者。
有熱者,用涼藥以清心。
有痰者,必用吐,吐後用東垣安神丸及平肝之藥青黛、柴胡、川芎之類。
癲狂原病式所論甚精,蓋以世以重陰為癲,重陽為狂,誤也,大概皆是熱耳。
盧氏曰:重陰重陽之分,難經之言也。
河間謂素問注云,多喜為癲,多怒為狂,五志所發皆為熱也,心熱甚則多喜,火旺制金不得平木,則肝實而多怒也。
又發熱於中,則多干陽明,經謂陽明之厥則癲疾,又謂服膏粱芳草石藥,則熱氣悍,發為癲狂。
此原病式本素問之論,以明癲狂俱是熱病,而重陰之說非也。
大率多因痰結於心胸間,宜開痰鎮心神。
亦有中邪者,以治邪法治之。
神不守舍,狂言妄作,經年不愈,如心經蓄熱,當清心除熱,如痰迷心竅,當去痰寧心,宜大吐大下愈。
引用: http://jicheng.sabi.tw/jcw/book/%E9%86%AB%E5%AD%B8%E6%AD%A3%E5%82%B3/7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