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醫學正傳 卷二 瘧證 方法276】
溫脾散 (寶鑒) 治久瘧不愈。
紫河車(俗名金線重樓) 綠豆(各一兩) 甘草(五錢) 信砒(一錢五分,研細) 上為細末,入砒一處研勻,每服五分,新汲水少許調下。
須於發日隔夜夜深服藥,忌葷酒瓜果生冷魚腥雞肉等物三日,孕婦勿服。
但至誠合此藥,與人並不吐。
此雖有砒一味,而有河車、綠豆、甘草三味及新汲水皆能解毒,不妨。
按:以上二方,劫病之捷勝於他方,但虛弱或久病羸瘦之人,終不可輕用。
如服上藥吐不止者,以生綠豆細研,新汲水調飲,多即止。
(丹溪活套)云:凡瘧證,或連日或間日發作,惡寒發熱,腰背頭項俱痛,此屬太陽經瘧也,宜二陳東加麻黃、羌活、 本、防風之類。
如連日或間日發作,先寒後熱,或寒少熱多,或但熱不寒,目痛鼻孔燥,此屬陽明經瘧也,宜用二陳東加乾葛、升麻、石膏、知母、白芷之類。
如連日或間日發,或先寒後熱,或寒熱間作,脅痛口苦,或嘔吐惡心,此少陽經瘧也,宜二陳湯倍加柴胡,及黃芩、人參、青皮之類。
如於子午卯酉日發,寒熱嘔吐,舌乾口燥,此少陰經瘧也,宜二陳東加川歸、川芎、黃柏、黃連、柴胡之類。
如於辰戌丑未日發,寒熱嘔吐,不嗜食,或腹滿自利,此太陰經瘧也,宜二陳東加蒼白朮、柴胡、芍藥之類。
如於寅申巳亥日發,惡寒發熱,寒多熱少,或腹痛引陰,如淋狀,善恐,此厥陰經瘧也,宜用二陳東加桂枝、附子、乾薑之類。
大抵瘧屬三陽,宜汗宜吐,麻黃、葛根、柴胡、常山、草果、烏梅之屬治之。
瘧屬三陰,宜下宜溫宜和,大柴胡湯、柴胡桂薑湯、柴胡四物湯、附子理中湯之類,選而用之。
歡迎光臨 【五術堪輿學苑】 (http://app.wsky.ink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1 |